
热烈祝贺博士生汤湘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09日 阅读: 次
|
|
|
发布者: |
||
博士生汤湘(77779193永利官网)于2022年5月6日晚在环境馆一楼会议室顺利通过了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答辩委员会主席: 牛承岗 教授/博导 (77779193永利官网) 答辩委员会委员: 尹笃林 教授/博导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彭 兵 教授/博导 (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 汤琳 教授/博导 (77779193永利官网) 张长 教授/博导 (77779193永利官网) 杨春平 教授/博导 (77779193永利官网) 答辩秘书: 李 欣 副教授/博导 (77779193永利官网) 汤湘博士生论文题目:砷胁迫下土壤中溶原性噬菌体的保护性寄生行为研究 导师:范长征 副教授/博导 曾光明 教授/博导 噬菌体是地球上数量最多、基因多样性最高的生物体。它们根据生命周期的差异可以细分为烈性噬菌体,慢性噬菌体(不多见)和溶原性噬菌体。噬菌体本身并不具备完整的生命功能,但它们可以通过与宿主的相互作用对微生物群落施加强大的影响力。对自然生物资源的探索和运用是人类历史上最具吸引力的科研实践之一,但我们对于溶原性噬菌体的认知不足极大地阻碍我们对它们的运用。相比之下,一个多世纪以来对于烈性噬菌体的研究让人类社会极大受益(如DNA是遗传物质的发现、超级病菌的治疗)扩展对溶原性噬菌体的认知将为利用溶原性噬菌体这一生物资源库提供理论基础。基于溶原性噬菌体在不利于宿主生存的环境中更加普遍的观察,我们将研究对象锁定为砷污染土壤。这是因为砷的高毒性及其可转换的特殊性质对土壤微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同时,长期砷胁迫促使微生物进化出精密的抗砷系统 ,而我们对抗砷系统的系统性认知为考察砷污染土壤中细菌-噬菌体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的基因基础。本学位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弥补当前对砷污染土壤中细菌-噬菌体相互关系的认知不足、阐明溶原性噬菌体的保护性寄生行为对细菌群落对抗砷毒性的贡献、并探讨利用溶原性噬菌改造异位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可行性,这些工作最终将一起推动对环境噬菌体种群的整体科学认知。 汤湘博士生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理论知识丰富,具有很好的创新和科研能力。近五年来以第一作者身份在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Letters (SCI 2020 IF=7.653),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SCI 2020 IF=13.273)等刊物上共发表高水平SCI论文6篇,还以共同第一作者在Water Research (SCI 2020 IF=11.236),ACS ES&T W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4篇,申请国家专利2项(目前授权一项),主持湖南省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 攻读学位期间曾获北京大学唐孝炎环境创新奖学金,湖南省优秀毕业生(创新创业类),湖南大学优秀博士研究生学校奖学金,湖南大学优秀研究生等荣誉奖励。 该学位论文选题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综述全面,工作量较大,研究结果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论文整体结构严谨,条理清晰,实验设计合理,分析较为全面透彻,引证规范完整;数据详实可靠,图表工整规范,结论正确,成果突出,是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 在此,对汤湘博士生通过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热烈祝贺! ![]() ![]() ![]() ![]() |
||
发布时间:2022-05-09 |
【关闭】